亚洲乱伦做爱激情小说,欧美乱操小视频,中文字幕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络,中文无码久久精品

首頁  ·   行業資訊  ·   詳情

浙商資產研究院《金融行業周報》(第333期)

發布時間: 2025年03月17日 17:00


摘要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月金融數據:信貸、社融雙雙擴張
寶龍地產重組失效,遭清盤申請;
蘇州資管掛牌轉讓溫州銀行9167萬股權;
江蘇銀行70億元不良貸款以0.5折低價處置

來源:浙商資產研究院

一、財經政策資訊

人民銀行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2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為320.52萬億元,同比增長7.0%;前兩個月人民幣貸款新增6.14萬億元,社融增量累計為9.29萬億元,同比多增1.32萬億元;社融存量為417.29萬億元,同比增長8.2%。

【評論】2月金融數據延續了年初信貸、社融“開門紅”的局面,顯示出宏觀政策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持續加碼。但從數據結構上來看,雖有增長,但仍呈現出“總量改善、結構待優”的特點。

首先,貸款投放力度較強,社融增量明顯高于去年同期,表明央行在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推動穩增長的政策導向明確。結合近期出臺的一系列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來看,政策面積極支持基礎設施、制造業、綠色產業和民營經濟等重點領域融資需求,穩固宏觀經濟基本盤。
其次,M2同比增長7%,創下近年來低位,反映出銀行體系內的流動性充裕度仍保持合理充足,但貨幣乘數相對放緩,或側面反映出企業和居民部門的信貸需求仍存在分化,企業中長期貸款增長良好,而居民端(尤其是個人住房貸款、消費貸款)恢復節奏偏慢。
此外,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保持在8.2%,穩中有升,顯示出融資環境邊際改善,但需警惕“融資需求不強、結構性信用分層”問題的持續存在,部分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的融資獲得感仍待提升。
展望未來,預計貨幣政策仍將保持“穩健偏松”取向,降準、定向支持工具仍有望繼續加碼,社融、信貸增速或有進一步上行空間。不過,真正提振有效信貸需求、改善融資結構,仍需更多依賴于實體經濟信心的恢復和投資環境的改善。

二、房地產行業資訊

2025年3月7日,港交所公告顯示,寶龍地產旗下寶龍地產(維京)控股有限公司收到維京群島高等法院清盤申請,申請由三家機構就寶龍地產未償還的5億美元優先票據提出,涉及金額約1.99億美元未償本金。此前,寶龍地產的債務重組方案未能順利推進,最終遭遇法律層面的清盤訴訟。

【評論】寶龍地產陷入清盤危機,標志著又一家中型房企在行業深度調整周期中資金鏈徹底告急,債務重組未果反映出當前房企海外融資環境的持續惡化。

首先,從大環境來看,房地產行業的下行周期尚未結束,海外投資者對中資房企信心不足,尤其是在債務重組談判中,投資人對回收率的要求趨于保守,導致重組談判屢屢受阻。寶龍地產雖在長三角區域有一定的開發能力和商業地產布局,但未能拿出令債權人滿意的償債計劃,最終引發清盤申請。
其次,寶龍地產的境外美元債違約風險暴露了當前房企“重組難、融資難”的雙重困境。一方面,海外市場對房企信用風險的容忍度大幅降低,資金成本高企,境外債展期、重組阻力重重;另一方面,國內銷售端持續低迷、融資政策邊際寬松力度有限,房企難以通過內部造血緩解償債壓力。
此外,清盤程序一旦啟動,不僅意味著寶龍地產海外資產可能面臨被處置風險,也會進一步影響其境內項目和子公司資金調度,甚至加速企業的整體流動性危機。
從行業角度來看,寶龍地產清盤事件再次敲響行業“信用風險加速出清”的警鐘。中型房企面對存量債務高企與融資渠道收縮的雙重壓力,若缺乏優質資產和核心城市的銷售支撐,未來仍有更多類似風險暴露的可能。
接下來,市場關注的焦點將集中在寶龍地產是否能在清盤審理期間達成新的債務重組方案,或由戰略投資人出手援助,避免徹底進入破產清算程序。

三、不良資產行業資訊

(一)近日,蘇州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在蘇州產權交易中心掛牌,擬轉讓其所持有的溫州銀行9167萬股股權,占溫州銀行總股本的1.37%。據悉,這部分股權系蘇州資管此前通過抵債方式取得,此次掛牌引發了市場對于城商行股權流動性與不良資產化解路徑的討論。

【評論】蘇州資管掛牌處置溫州銀行股權,揭示了不良資產行業中“股債聯動”模式的進一步深化,也是地方AMC(資產管理公司)靈活運用股權處置渠道、化解風險資產的重要舉措。

首先,這一案例反映出地方AMC通過“債轉股+處置”化解不良資產的典型路徑。在房地產、基建等行業持續承壓背景下,地方AMC接收的抵債資產日益多元化,銀行股權、信托受益權、股權基金份額等逐步成為其不良資產“庫存”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產權市場掛牌交易,一方面能夠盤活這些沉淀資產,另一方面也為城商行等金融機構引入潛在戰略投資者,助力其改善資本充足率。
其次,掛牌背后也映射出城商行股權在當前金融市場環境中的相對低流動性。近年來,部分區域性城商行面臨資本補充壓力和資產質量波動問題,其股權流轉渠道相對狹窄,股東結構集中度偏高,導致股權處置周期拉長,估值較低。因此,蘇州資管此次公開掛牌,也體現出AMC在審慎評估市場行情后,嘗試通過市場化手段快速實現變現的訴求。
更深層次來看,AMC手中的銀行股權能否順利轉讓,取決于多重因素:包括銀行本身的盈利能力、資本充足水平、區域經濟活力以及買方對于城商行未來增長潛力的信心。隨著不良資產處置市場日益活躍,預計未來地方AMC對類似股權類抵債資產的處置將更趨頻繁和多元。
從行業趨勢來看,隨著不良資產規模持續高位運行,AMC逐步從傳統的“債權收購+現金清收”模式,向“股權+債權”并重的綜合化、市場化處置路徑轉型,未來此類股權轉讓項目將成為不良資產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江蘇銀行近日以0.5折的極低價格,批量轉讓了約70億元的個人不良貸款資產包,市場折損率高達95%,引發業內廣泛關注。這筆交易成為今年以來銀行業最大規模的“低折價”不良資產處置案例之一,也引發了市場對銀行業資產質量和處置策略的討論。

【評論】江蘇銀行大規模、低折價處置不良貸款,體現出銀行業在信用風險持續暴露下“止損優先、清收次之”的新趨勢。這一“壯士斷腕”式的舉措揭示了幾大行業信號:

首先,不良資產加速出清成為銀行在經濟下行壓力下的應急策略。面對個人消費貸、信用卡等零售類不良資產回收難度加大,部分銀行不再依賴長期的清收和訴訟路徑,而是通過“低折價”打包出售,盡快剝離表內風險資產,從而騰挪信貸資源、優化資產負債表結構。
其次,此次0.5折的超低轉讓價格,反映出市場對零售不良資產包的回收率預期正在快速下調。消費信貸風險逐步向下游暴露,疊加部分借款人“軟違約”、資產隱匿等問題,導致買方對回收率預期趨于悲觀,不良資產包的處置價格持續探底。
第三,江蘇銀行大規模“甩賣”背后,折射出區域性銀行在不良資產壓力下流動性管理與資本充足水平的挑戰。70億元的不良資產一次性處置,表面上會導致當期損失擴大,但從長期看有助于壓縮風險敞口,增強撥備充足性和資本充足率指標的穩定性。
此外,這一案例也暴露出當前銀行在信貸擴張過程中,部分風險識別、貸后管理的薄弱環節,特別是在消費貸、信用卡等零售金融領域,長期存在“重規模、輕風控”的問題。未來,在不良資產持續高位的背景下,銀行對個人不良資產的處置或將更加常態化,折價轉讓、打包出售、資產證券化等方式將持續并行。
對不良資產市場而言,大批量的低折價包頻現,意味著AMC、私募基金等買方市場將迎來更多“低門檻”進入機會,但回收壓力和清收成本也將顯著上升。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