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乱伦做爱激情小说,欧美乱操小视频,中文字幕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络,中文无码久久精品

首頁  ·   行業資訊  ·   詳情

浙商資產研究院《金融行業周報》(第338期)

發布時間: 2025年05月06日 17:00


摘 要

一季度GDP增長5.4%穩中有進,第三產業領跑但4月經濟動能略顯疲弱;
重慶信托2023年以來化解超70億元風險,世茂、隆鑫項目實現清算退出
一季度上市銀行資產質量向好,不良個人貸款轉讓激增761%;
珠海華發與中國信達簽約200億元存量房收儲基金,助力粵港澳大灣區不動產金融創新

來源:浙商資產研究院

一、財經政策資訊

一季度中國經濟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18758億元,同比增長5.4%,第三產業增長5.3%,貢獻率達59.1%,成為經濟增長主動力。第一產業增長3.5%,第二產業增長5.9%。工業生產穩定,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5%,企業利潤轉正;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2%,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加快;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9%,出口增長12.4%。然而,4月高頻數據顯示經濟動能走弱,工業生產分化、房地產市場低迷、消費分化加劇,出口面臨外需收縮壓力。農業方面,豬肉、蔬菜、雞蛋價格下降,水果價格上漲;第二產業中,制造業驅動增長,采礦業承壓;第三產業呈現“數字+綠色+智能”驅動的服務業回暖格局。

【評論】一季度中國經濟實現5.4%的穩健增長,第三產業憑借“數字+綠色+智能”三擎驅動,展現出強勁韌性和轉型升級動能,為全年增長目標奠定良好基礎。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投資的持續發力,疊加基礎設施投資提速,凸顯了政策組合拳的精準效應。然而,4月高頻數據揭示的經濟走弱跡象不容忽視,房地產市場低迷、消費分化及出口訂單收縮反映出內外需疲軟的挑戰。農業價格分化和采礦業利潤下滑進一步凸顯行業間復蘇不平衡。展望未來,需持續釋放政策紅利,加大對消費升級、房地產市場企穩及外需拓展的支持力度,同時深化產業結構優化,以鞏固經濟回暖勢頭,防范潛在下行風險,確保全年高質量發展目標順利實現。


二、房地產行業資訊

重慶信托2024年年報顯示,面對房地產行業風險集中爆發,公司通過全流程、多層次風險壓縮,2023年以來累計化解超70億元風險,力保投資者利益。杭州新天地、北京新領域等項目提前清算,世茂項目完全退出,收回逾8億元;隆鑫項目抵押債權全額清償,累計受償17.29億元。重慶信托采取現場催收、高層約談、司法處置、債權轉讓等多種措施,配合地方政府推動“保交樓”,通過與AMC、央國企等合作,加速資產變現和項目清算。2024年,蘇州恒大、文峰古街等項目風險處置取得重大進展,展現了高效風險化解能力。
【評論】重慶信托在房地產行業風險高發期實現超70億元風險化解,成績斐然,彰顯了其在金融風險防控中的專業能力和責任擔當。通過果斷終止信托計劃、靈活運用司法處置與市場化談判,重慶信托不僅成功清算世茂、隆鑫等高風險項目,最大程度保障了投資者利益,還通過“保交樓”和資產變現助力房地產市場穩定,實現了投資者、開發商與金融企業的“三贏”。其風險處置模式,特別是在配合地方政府、對接AMC及央國企方面的創新實踐,為行業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然而,房地產市場低迷和宏觀經濟壓力仍對信托行業構成挑戰,重慶信托需持續優化風控體系,平衡風險化解與業務發展,以鞏固其在行業中的領先地位,為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貢獻力量。

三、不良資產行業資訊

(一)根據上市銀行2025年一季度業績報告,銀行資產質量整體呈現改善趨勢。然而,銀登中心同期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銀行不良個人貸款轉讓成交規模達370.4億元,同比增長761%。其中,個人消費貸款占比超七成,凸顯零售信貸資產質量的壓力。這一現象反映出銀行業加速出清不良資產的努力,同時也揭示了宏觀經濟環境下零售信貸風險的深層挑戰。
【評論】上市銀行一季度資產質量向好與不良個人貸款轉讓規模激增并存,呈現出銀行業風險管理的兩面性。370.4億元的不良個人貸款轉讓規模及761%的同比增幅,表明銀行在積極化解存量風險、優化資產負債表的同時,零售信貸領域尤其是個人消費貸款的風險暴露加劇。這既與宏觀經濟壓力下居民償債能力承壓有關,也反映出消費金融快速發展中潛在的信用風險隱患。銀行業通過批量轉讓不良資產展現了出清風險的決心,但長期看,需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加強風險篩查,并結合宏觀政策支持,緩解居民債務壓力,以鞏固資產質量改善的趨勢。未來,銀行業在加速風險處置的同時,應平衡零售業務擴張與風險防控,助力金融體系穩健運行。

(二)4月24日,珠海華發集團與中國信達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及200億元存量房收儲基金協議。該基金由華發集團旗下珠海安居集團、華金資管與中國信達廣東分公司共同運營,采用“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模式,首期聚焦珠海,通過批量收儲優質存量商品房,緩解房企流動性壓力,穩定區域房地產市場。收儲房源將轉化為保障性住房、產業人才安居房及市場化租賃住房,滿足多元化居住需求。雙方將在存量資產盤活、國企改革、不良資產管理及新質生產力發展等領域深化合作,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全國超60城已響應存量房收儲政策,財政部及金融機構持續加大支持力度,各地加速落地市場化收儲模式。
【評論】珠海華發集團與中國信達合作的200億元存量房收儲基金,不僅是粵港澳大灣區不動產金融創新的里程碑,也為全國存量房收儲提供了“珠海經驗”。該基金通過市場化運作有效盤活存量資產,緩解房企流動性危機,同時將房源轉化為保障性住房和人才安居房,精準對接中低收入群體及產業人才的居住需求,體現了“穩市場、惠民生、促發展”的政策導向。在房地產行業深度調整及中央推動存量房收儲的背景下,基金的設立彰顯了國企與金融機構協同發力、產融結合的決心。然而,收儲項目的長期可持續性需關注融資收益平衡及市場需求匹配。未來,隨著財政專項債及市場化資金的進一步注入,存量房收儲有望在全國更大范圍內加速落地,為房地產市場企穩和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熱門推薦